Home

《亲爱的同志》观后感

看完电影心情蛮复杂的。我想到前几年和朋友在爱沙尼亚,一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博物馆里的一个工作人员听见我俩在聊照片上的斯大林,便主动过来攀谈起来。她大约四五十岁,整个童年和青年都生活在苏占时期。听她讲那个时候的苦难,讲爱沙尼亚人民的苦难,我似乎觉察到了她对那时代怀有的某种复杂情感。虽然痛恨那个充满压迫的时代,但也怀念一起吃苦一起彼此勉励过的集体生活。那种把整个民族凝聚在一起的外部力量,让陌生人之间也亲近起来。我对爱沙尼亚这个国家的印象便由此塑造了起来。博物馆顶楼的电视机里反复播放着爱沙尼亚人民的大合唱,从1869年一直延续到现在,每五年一次。据说最多的时候有超过三万人参加了合唱。要知道爱沙尼亚整个国家的人口也才一百多万。大合唱塑造了民族认同感,让爱沙尼亚人民从最痛苦的时期走到了今天。等来...

Read more

问尼采

当我的空闲时间被足量的快餐流量完全填补,主观意识里对生活困境的刻意逃避与长期营养不良且歇斯底里地渴求精神盛宴的潜意识就脱离了统一的主体,我对生活的信仰。这种内在矛盾是情绪长期低落的诱因。在媒体信息传播不甚发达的年代,读书是一种救赎,酒精是一种麻醉剂。可如今,快餐流量给弃疗式的虚伪救赎提供了平缓的心理过渡,人们逐渐依赖,甚至酒精都退了一个身位,只作为辅料。倘若人类真的如尼采所说,是成为“超人”这趟旅途的过渡,那么人类的下一步,究竟是怎么迈出去的呢?

Read more

又一年除夕

除夕夜给许多旧友发去了拜年祝福,欣慰的是,大家的生活都走上了正轨,充实又幸福。伤感的是,我与他们渐行渐远,大概未来再也不会有什么交集,只有渐渐淡忘的回忆了。 我一个人在外面漂泊,大概还会漂很久。每念及此处,就有种凄凉。我从学生时代那个有着强烈浪漫主义色彩的理想青年,到现在年近三十,我身上这种曾经颇受欢迎的“特质”好像也有保质期,亦或只是一种错配,即“快三十岁的人还有着十九岁的气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我赞同这种观点,就像茨威格写的那样,人物与命运关系的不对位,也能创造出一幕悲情故事。 昔日朋友的话题从工作过渡到了家庭,过渡到了子女。我却还像是涉世未深的孩子,谈论着理想和远方。 可我何尝不想陷入一场恋爱,拥有三五能时常出来聚聚的好友,养只猫再生个女儿,给她唱摇篮曲讲睡前故事呢。我只...

Read more

《风之旅人》游玩体验

刚刚通关了《风之旅人》,整个的游戏过程中,几乎每一帧的画面都带着诗意和温婉的美感。主人公负箧曳屣,行于深山巨谷。独自一人,为了远方的那道光,穿过荒芜的沙漠,也踏遍了寒冷的雪原。穷风隆隆吹得走劲草,也吹不走诗人。到了最后,天光大亮,一切苦难微不足道,主人公沿着瀑布湍急的水流飞到了山顶,进入了那道光,也成为了那道光。 对我而言,上一个如此有气质的游戏,还是《旺达与巨像》。 在游戏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惊喜,我本以为游戏里的其他角色是NPC,是用来引导玩家在地图里不迷路的。可等我通关以后看了看游戏的维基百科,才知道,那些“其他角色”竟然也都是真实的玩家。 这样回味起来,感觉更加诗意了。我一直以为自己从来都是一个人,一个人面临酷热的沙漠,一个人经历凛冽的风雪,直到最后也是一个人成为那道光。可...

Read more

余秋雨

第一次看余秋雨是在小学,当时喜欢的不得了,我对散文集的最高评价就用在了他的几本书上。后来再看散文集,记忆深刻的,大概就是在高中,看黄永玉的时候。那阵子对散文热爱到了极点,基本上所有大家的作品我都看了个遍,唯独忘记了余秋雨。而直到现在,我快奔三了,已经工作了,才又突然想起余秋雨来。我想起他的《苏东坡突围》,想起《山居笔记》和《文化苦旅》。甚至当初读罢的感受,触动,都在霎那间在我的记忆里鲜活起来。 这是一件异常神奇的事情,因为自从小学之后我和这个名字就再也没有接触了,这些年我也好像完完全全淡忘了读过的内容以及当时对那几本书的感悟。 我想,或许有些事情有些感受,你永远不会忘,只不过还没到你该想起它的时候。 我很感谢小时候有机会接触到那么多的书籍,它们永远都陪着我,它们组成了我坚固的精神...

Read more

又一个雨天

对面的整栋宿舍楼,只有一个房间的灯还亮着,雨从早上一直下到现在。闹别扭似的阴阴沉沉了大半天,终于,四点半的时候天完全黑了下来。往日里一间屋子接一间屋子渐次亮起的灯光,就如同往日里楼下花园的欢声笑语一样,消失地无影无踪。也搞不清是因为疫情封城,还是因为圣诞节都回了老家团聚。雨下的并不大,我斜开着窗子,吹进的空气也带着潮湿。我穿着秋衣秋裤坐在床沿,戴着一边耳机却没有放音乐。我能看到这吹进的风,像液体一般,从窗边流进,沿着窗台和墙壁,蹑手蹑脚地向屋子里伸展。它流到了暖气片上,暖气片感受到了寒意,开始注水,哗啦啦地响。它流到了我的左肩和左腿,我打了个寒颤,吸入清新又寒冷的空气。此刻,我和花园里的落叶在一起,和木头长椅在一起,吹进的风拉进了我和它们的关系。我扭着头看向视野里唯一亮起的灯,它在四楼...

Read more

德国的硕士值得读吗?

德国的硕士值得读吗? 我是2016年8月份来的德国,于2019年12月毕业,硕士读了大约三年半。一个朋友觉得来德国是个错误的决定,不如去英国读一年制十个月的硕士,五个月上课五个月毕设,反正学的东西也都没什么实用价值,不如早点毕业早点找出路。 我对英国留学不做评价,只说德国留学,我想从我的角度谈谈这三年多到底值不值。 对我个人来说,非常值。理由如下: 由于时间长,所以并不急促,可以不紧不慢地感受异国他乡的生活。我还记得刚来的前几个月,看什么都新鲜,到处结识新的朋友,然后一起吐槽一起浪。刚来的时候大家对国外都不怎么熟悉,所以经常集体行动,互帮互助,我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许多好朋友,其中还有值得交往一生的朋友。不仅仅是中国人,还有外国人。前阵子我找工作急的不行,韩国小哥在布鲁塞尔出...

Read more